首頁 > 要聞 > > 正文

“聰明的父母從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住校的傷害,遠超你的認知

2023-07-08 15:02:26    來源:愛運動的小青年

是否讓孩子住校這個問題,一直是父母心中所糾結的事情。

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說:讓孩子去住校吧,住校會鍛煉還,對孩子的未來有很大幫助;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資料圖)

著名的教育家尹建莉老師每當談的孩子們住校問題時,都會想到自己的孩子,而住校的選擇也讓她十分內疚。

表示:讓孩子住校,在表面上雖然能看到一些東西,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卻是“丟了西瓜撿芝麻”的行為。

白巖松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就像白巖松這么厲害的主持人,在面對孩子住校的問題上,有很強烈的想法。

在此前的一檔節目中,曾有主持人問他是否會讓孩子住校。

讓主持人和觀眾沒有想到的是,面對主持人的問題,白巖松很嚴肅地回答道:不會。

并且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打死我也不會讓我還住校。

要知道,像白巖松這么著名的主持人,工作可是非常繁忙的,而且他的妻子也很忙,如果給孩子送到寄宿學校,可以省不少事,但是白巖松卻不這么想。

他表示:哪怕自己和妻子因為孩子會變得很辛苦,也不會送還去住校的。

在這點上他和尹建莉老師的態度如出一轍,尹建莉老師更是說過:如果離開父母就能鍛煉還的自理能力,那么最好的學校應該是孤兒院。

俗話說得好,孩子的成長是離不開父母的陪伴,一個孩子未來是否能成果,也是離不開父母的教育。

親子間的問題

住校這種行為,應該只有我國是比較提倡的。

通過了解,英國許多父母都反對讓孩子住校,在他們眼中過早的住校會對孩子心理和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可以發現,從小就住校的孩子,跟父母的關系非常冷淡,甚至都不愿意回家。

長期住校的孩子,回到家里也不愿意跟父母進行溝通,甚至不愿意在家多待,嚴重時還會出現厭惡父母的心理。

此前我在網上看過一封住校孩子給父母寫的信,信中寫得滿滿是委屈,沒有辦法跟父母進行溝通和訴苦,更沒有辦法尋求父母的保護,這樣不僅會出現情感發育不良,還會出現溝通能力差的表現。

成長的問題

從孩子成長發展來講,0-3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最關鍵的時期,3-6歲是性格形成最關鍵的時期,6-12歲是孩子性格品質鞏固的時期。

也就是說,12歲之前,父母陪在孩子身邊,會對他們的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斯基爾斯曾專門做過一項實驗得出,就算智商不算太高的孩子,但只要父母用心教育和培養,最后的智商跟常人無異甚至還有可能更高。

住校確實會讓孩子提升一定的自理能力,還能讓自己變得獨立起來不再依賴父母。

可是,家長們有沒有想過,父母本來是孩子的依靠,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但是過早的離開父母,也就意味著,他們沒有辦法得到父母的保護,更不會得到父母的幫助。

這樣的話,未來又為什么要去回報父母呢?

因此,能不讓孩子住校,最好還是不讓孩子住校了,否則后悔的是家長。

過小的孩子自己獨立在外生活,苦只能咽在自己的肚子里,甚至有許多孩子,在第一次住校每天都是哭著過的。

所以說“聰明的父母從不讓孩子住校”,因此,請父母不要讓錯誤的教育思想影響到了孩子,在非必要的情況下,也不要讓孩子過早的開啟住校生活。

關鍵詞:

上一篇:法國男子40℃獨自逛長城視頻引熱議,當事人:天很熱,但感覺太奇妙所以忘記了高溫
下一篇:最后一頁

熱點話題

熱點推薦

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