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瀟)“我小的時候,聽老人說,鹽池灣鄉以前時不時就會看到白唇鹿,后來它們的數量越來越少,也就很難看見了。”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酒泉分局石包城保護站站長達布西力特說,20世紀初,肅北縣有很多金礦,引來了很多采金人,由于過度開采,環境被破壞,導致很多野生動物數量逐漸減少。
2008年,達布西力特第一次見到白唇鹿,當時,鹽池灣保護區只有17只白唇鹿。也是從那年開始,他開始調查和監測白唇鹿。
(資料圖片)
“要想進行深入調查與監測,放個紅外相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查閱大量文獻,了解白唇鹿生活習性。”達布西力特說,剛開始他不懂,以為監測很簡單,但是隨著工作逐步深入,他發現,了解白唇鹿的生活習性是基礎。
那段時間,達布西力特除了進入保護區巡護外,還會坐在電腦前,查閱與白唇鹿有關的文獻。
“我當時都40多歲了,基本不會用電腦,但是我又非常想了解它們,所以我就跟同事們學習如何用電腦,如何查文獻。”就這樣,達布西力特開始借助網絡了解白唇鹿,此外,他還購買了很多與白唇鹿相關的書籍。
圖為達布西力特(左)在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白唇鹿監測工作。(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2010年的一天,達布西力特在巡護過程中,發現有一只白唇鹿臥坐在草原上。等他走近后,發現白唇鹿的后腿被咬傷,一節骨頭露在外面。因為以前學過獸醫,達布西力特在巡護時會隨身攜帶醫療箱,于是,他立馬拿出救護工具為白唇鹿包扎。
“要包扎的話,首先要把它后腿周圍的毛清理干凈,當我開始處理時,它很害怕,一直在掙扎。”達布西力特說,為了讓白唇鹿信任他,他動作很輕,時不時還撫摸它,漸漸地,白唇鹿安靜下來,他耐心地完成包扎。
接下來的幾天,他每天都會去同一個地方為白唇鹿換藥,同時,也會帶一些食物。剛開始,每當他走近白唇鹿,白唇鹿總會掙扎。后來,白唇鹿習慣了他,有時還會用頭蹭蹭達布西力特,就這樣,白唇鹿的腿傷逐漸好轉,10多天后,當達布西力特再來到這個地方時,發現白唇鹿不在了。
當時他很緊張,生怕白唇鹿會被猛獸叼走,于是他仔細查看周圍環境,發現并沒有血跡與掙扎痕跡后,他猜測,大概率是白唇鹿傷好后回到了自己的“家”。
“當時是有一些失落的,但是更多的還是為它高興,希望它不要再受傷了。”他說。
如今,達布西力特開展調查與監測白唇鹿工作已有15年,談起白唇鹿的生活習性,他有說不完的話。
除了發表論文,達布西力特還自制白唇鹿相冊,里面有白唇鹿不同時期的照片。他說,做這本冊子的原因是為了方便讓新同事快速了解白唇鹿。
白唇鹿是中國珍貴特產動物。據悉,鹽池灣保護區內白唇鹿種群主要分布于黨河南山區域、大雪山區域、疏勒南山區域與魚兒紅區域。目前,鹽池灣保護區內現有白唇鹿370多只。(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