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品牌 > > 正文

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 地球內核并非固態而是超離子態

2022-02-17 13:38:01    來源:科技日報

過去,受限于觀測數據匱乏和極端高溫高壓環境,人們對于地球內核結構和性質的認知非常有限。美國時間2月9日發表于《自然》期刊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地球內核并非傳統認知的固態,而是由固態鐵和流動的輕元素組成的超離子態。這一突破性研究進展,將成為地球內核研究的新起點,或為揭開地球內核之謎提供研究思路。

地球自形成以來,距今大概4446億年。科技的進步,使人類能夠“上天”“入海”,但至今,“入地”仍然困難重重,沒有任何人類的設備能夠鉆透地殼。地震學的發展使得人們可以利用地震波獲得地球內部的信息。1936年,科學家通過觀測分析地震縱波穿過地核時形成的影區,首次發現了地球內核的存在。人們根據縱波和橫波數據的分析,確立了地球液態外核和固態內核的基本認知。

由于地球內核的密度比純鐵要低,因而人們推測地球內核中存在某些輕元素。對于這些潛在的輕元素鐵合金,前人做了大量的研究,以此來約束地球內核性質,然而,這些輕元素在內核中的存在狀態卻很少被關注到。近期,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地球內部物質高溫高壓院重點實驗室李和平研究員、何宇研究員、孫士川團隊與北京高壓科學中心的毛和光院士、DuckYoungKim研究員和BoGyuJang博士團隊合作,利用基于量子力學的分子動力學模擬,在地球內核的溫度和壓力下,對多種鐵合金的性質進行了計算模擬,從而得出最新研究成果并發表了論文。

關鍵詞: 固態離子 研究發現 地球液態外核 地球內核

上一篇:山東省召開工作動員大會 三人被授予“山東省杰出企業家”稱號
下一篇:最后一頁

熱點話題

熱點推薦

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