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聯網 > > 正文

關于核污水排海 專家稱民眾“無需搶鹽”

2023-08-25 21:51:55    來源:經濟觀察網


(相關資料圖)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 張英 8月25日,在中國外交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日媒針對東京電力公司稱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后的最新海水檢測結果目前沒問題一事,向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提問。汪文斌回復:“我要重申的是,日本一意孤行、強推核污染水排海,公然向全世界轉嫁核污染的風險,這是極其自私,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汪文斌表示,日方應當立即糾正向全世界轉嫁核污染風險的自私自利行為,不要讓福島之水成為日本之恥。針對日方的極端自私和不負責任的錯誤行徑,中國和其他利益攸關方有權利、有責任采取正當合理必要的防范措施,維護海洋環境安全,維護食品安全和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此前一天,8月24日下午,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負責人就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回答記者提問。該負責人表示,中國海關高度關注日方此舉對日本輸華食品農產品(000061)帶來的放射性污染風險。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輸華,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海關總署持續開展對日本食品放射性污染風險的評估,在嚴格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對從日本進口食品采取了強化監管措施。

8月24日晚,多地出現搶購食鹽現象,擔憂海鮮是否安全的聲音也出現,不少擔憂源自于日本核污水排海。針對“搶鹽”現象,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當日晚間發布《關于保障食鹽市場供應的聲明》。聲明稱,中鹽集團是世界最大的食鹽生產企業,食鹽產能超過1000萬噸/年,其中井礦鹽占比95%、湖鹽占比4%、海鹽占比1%。中鹽集團在全國有完善的產銷企業布局,食鹽儲備供應充足。“請社會各界理性消費,不要盲目搶購。”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雷奕安的研究方向是核結構理論、先進核能和核聚變。他告訴經濟觀察網,核污水的概念不等同于核廢水,核污水是已經把放射性元素處理后的污水。此外,核污水是必須要處理的,一直存放,如果遇上地震,不受控排放的危害會更大。

北京某附屬三甲醫院核醫學科一位副主任對經濟觀察網表示,核素輻射在一定高的濃度肯定會給公眾健康帶來一定影響,廢液的排放利用了海水容量,有一個稀釋過程,短時間內不會有明顯影響。但從長期來看,低濃度放射性廢料會對全球帶來影響,因為它畢竟人為加大了海水中的輻射本底。國際上不應鼓勵這類人為事件,微劑量的輻射也會累積起來,通過各種途徑循環,最終對人體產生影響。

雷奕安認為,已經處理過、除去了大部分放射性元素的排放水符合一般核電廠排放規范,其他放射性元素已經去除,只剩下一種——氚,而氚的放射性危害很低。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科學院教授王悠接受媒體采訪時則表示了不同觀點,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質濃度能否真正地降低到安全標準,持續的低濃度放射性物質的排放對海洋有怎樣的影響,這些都是未知的。只用氚的濃度代表核污染水的處理效果,是以偏概全、避重就輕。

王悠說,核污染水中的60余種核素,其中的8種核素——氚(3H或T)、銫-137(137Cs)、銫-134(134Cs)、鍶-90(90Sr)、鍶-89(89Sr)、鈷-60(60Co)、碘-129(129I)、銻-125(125Sb)和釕-106(106Ru)統稱為核事故特征性核素。到目前為止,對于這些物質對海洋生物的影響,無論是實驗條件下或是現場調查的結果都存在空白。

北京師范大學國家安全與應急管理學院研究員余雯公開表示,放射性核素對健康的影響會隨時間積累,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會顯現出來,具體會造成多大影響,與排放總量、核素類型,以及個體因素都有關系。

對于中國民眾搶購食鹽的行為,雷奕安認為,民眾完全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關鍵詞:

上一篇:2023上半年Keep收入9.85億,調整后凈虧損2.23億大幅收窄
下一篇:最后一頁

熱點話題

熱點推薦

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