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關注 > > 正文

京城物業跨界做養老行得通嗎?錢和空間哪兒來?揭秘 世界速遞

2023-06-19 09:26:33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專業人才打哪兒來?服務空間從哪兒找?

跨界養老不能賠本賺吆喝

跨界做養老服務,對物業公司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專業人才打哪兒來?服務空間從哪兒找?最重要的是,企業不能賠本賺吆喝,至少要達到收支平衡,才能長久做下去。記者采訪了物業企業和居委會,聽聽他們的想法。


(資料圖片)

自行車棚改造而成的“美好鄰里大食堂”,為社區老年居民提供干凈衛生的餐飲服務。

調研樣本

人力房租貴 成本是難題

經過數月籌備,遠洋“物業+養老”驛站已經初具雛形,米白和淺黃的裝修色系,讓這里看起來敞亮溫馨。每當有老人踏足,站長李亞芬總是第一時間笑意盈盈地迎接:“歡迎您!”

驛站一層的綜合服務大廳里配置了自動體檢機,可以測量血壓和血氧,還有圖書閱讀角。老人如需助浴、小時工等第三方服務,驛站的工作人員也會幫忙對接靠譜的機構。不久之后,這里有望開設老年餐、適老化改造等其他類型的養老服務。

“把養老服務做好了,能提升業主的生活品質,讓物業和居民的關系更融洽。從這個角度上講,我們看重的不是短期的經濟利益,而是長期的社會效益。”遠洋天地項目物業經理徐可介紹,但跨界做養老業務產生的成本的確不可忽視。比如,驛站用房是物業公司承租的,一年租金也要三四十萬元。前三年有一定補貼,之后就沒有了,要靠市場化運營去平衡。

人力資源的成本也擺在那兒。為了讓養老服務更專業,遠洋專門從專業機構“挖”來了李亞芬,希望她能培訓、孵化一支養老隊伍。今后還計劃再招聘幾位專業養老人才,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最近,已經有專業的養老服務商嘗試在驛站植入了產品和服務,如適老化改造樣板間。老人們可以來參觀、感受,喜歡的話,可請驛站聯絡服務商。這樣一來,驛站既能出面幫老人談價格、控質量,另一方面也能有一定經濟收益。“當然,這只是目前的設想,究竟能不能達到效果,還得邊做邊看。”徐可說。

空間緊巴巴 項目難擴展

說起勁松北社區的養老服務,居民潘繼紅有夸不完的話。而當記者問她有什么期盼時,她毫不猶豫地說:“餐廳太擠了,再翻一倍也不嫌大!”

原來,經過幾年完善,勁松北社區的養老服務雖已“五臟俱全”,卻仍是“螺螄殼里做道場”。老人們都說,100多平方米的餐廳太小了,最多只能擺下六張桌子,堂食的空間有限。

更加棘手的是,在勁松北社區內,一時很難再找到足夠大的活動空間,滿足老人們擴大食堂、拓寬會客廳的需求。

“希望市區兩級政府能出臺配套政策,進行整體規劃,幫助更多老舊小區優化公共空間,讓社區和物業在養老這篇大文章上再續新篇。”陳波說。

對于“養老領事”們,叔叔阿姨們的期待更多。“現在領事的主要精力,特別是上門服務這一塊,還是偏重失能、空巢老人,希望能增加人員,擴大覆蓋面和關注面,讓更多的老人享受領事的貼心服務。”居民王金霞說。

聽著老人們的愿望,社區和物業負責人心里也急。可是,想要進一步提升服務,擴大規模,少不了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對于把養老作為“兼職”的物業公司來說,再上一層樓并不容易。“我們需要專業的養老服務人員和指導老師,這樣才能保證面對各種情況的時候都能處理的及時,得當。”相關負責人說。

調研手記

我看到了他們之間的信任感

在采訪中,一個細節讓我印象深刻:物業跨界做養老,其實并非盡善盡美。可老人們只要提到自己的管家,總是會表現出一種發自內心的信任感,帶有長輩看晚輩的慈愛光環。

這份信任,就是“物業+養老”模式最堅實的基礎。

遠洋社區驛站的負責人說,養老服務能否做成功,第一道坎兒就是信任感。多數老人會對陌生人存警惕之心,因此,機構落地之后要做大量的宣傳活動,包括義診之類的,目的就是把老人吸引來,生人變熟人。再往后,才有可能去推廣養老服務。從“生”變“熟”的過程非常漫長,甚至有時機構都倒閉了,信任還沒怎么建立起來。

從這個角度上講,物業擁有養老服務的天然優勢。物業和業主之間存在長期合同關系,物業員工和老人及其兒女都是熟人。這種知根知底的關系,讓物業提供的養老服務很容易被老人家所接受。

當然,這份寶貴的信任肯定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當物業用心做好養老這份事業,信任才會長久地維持下去。

智庫點評

微利運營要提供多業態服務

李文兵(北京惠民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

物業公司做養老服務,先天優勢主要有兩個:一是跟居民的交流互動很密切,二是手頭有一部分硬件資源。難度也不可忽視:養老服務對專業性的要求比較高,醫療、配餐、日常照料等業務都與物業平時的工作關聯度不高。所以,跨專業就意味著人員、資金成本都要增加。

物業公司是企業,微利的、良性的運營才是可持續的。這兩年,我國很多城市在探索“物業+養老”模式,資金平衡是所有項目的困惑。我看到比較成功的一家是搞專業化、集團化運作,由專業機構輸出標準、資源和產品,物業公司就負責日常服務、送餐等。

單一的服務項目很難給物業公司帶來資金平衡。多業態、多層次的養老服務,系統科學的項目設計,才有可能讓老年人心甘情愿買單。這些服務和產品中有低償的、無償的,也有能盈利的。比如我們現在倡導“積極養老”,就是說養老不是讓老年人養著不動彈,而是為他們做老年生涯的規劃,鼓勵他們參與社會生活。那么物業可以組織老年旅游團、興趣社團、開設老年大學等,這部分項目完全可以做得有聲有色,實現盈利。

現在,全國的“物業+養老”模式都在初期探索階段。從政府部門的政策上來講,也建議給相關物業公司一定的優惠政策,如稅收減免等。

關鍵詞:

上一篇:貝殼6月16日斥資約300萬美元回購53.83萬股
下一篇:最后一頁

熱點話題

熱點推薦

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