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 正文

復旦大學率先試點 建設“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科

2022-03-08 09:41:56    來源:愛集微

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公布,涉 147 所建設高校、331 個建設學科(不含自定學科)。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自主建設的學科自行公布。

時隔 5 年,從“統籌推進”跨入“深入推進”新階段,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名單發生了哪些變化?

復旦大學拔得頭籌,率先試點建設

在清北兩校尚未公布“雙一流”建設名單的情況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科僅復旦大學入選,備受矚目。

2020 年 12 月 30 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關于設置“交叉學科”門類、“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的通知》,將“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設置在交叉學科門類下。

在高等學校研究生教育體系設置中,集成電路原屬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下設專業(二級學科)。伴隨著“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成為一級學科,兩者之間也由隸屬關系轉換為并列關系,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方案上具備更多自主性,擔負著“為從根本上解決制約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的重要使命。

復旦大學官網介紹,其作為我國最早開展集成電路技術研發的高校之一,2015 年成為國家 9 所示范性微電子學院之一,2018 年牽頭組建的“國家集成電路創新中心”揭牌成立,2019 年承擔“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項目,建設教育部新一代集成電路技術集成攻關大平臺。

2018 年該校著手謀劃“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建設;2019 年 9 月,收到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關于支持復旦大學開展“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建設的函》;同年 10 月 29 日,該校學位評定委員會第 99 次全體會議全票通過,同意自主設置“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該學位點建設方案隨后得到學校校長辦公會和黨委常委會的批準,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核備案;2020 年,“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率先試點建設,并啟動博士研究生招生。

據悉,其“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建設內容緊扣集成電路產業鏈各環節的主要任務,致力于解決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制造和工藝技術,以及集成電路封測各個環節的核心科學與工程技術問題。它是一門以集成電路為研究對象,研究從半導體材料、器件,到芯片設計和制造工藝,再到封裝、測試和系統應用的學科。它既是在物理、化學、數學、材料等基礎學科上發展起來的應用為主的學科,更是以電子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機械工程、自動化等應用學科為支撐的戰略性新興學科。

全國首家“吃螃蟹”的復旦,“雙一流”如期而至。

“集成電路學院建設潮”下,學科建設仍需時間

集微網對比兩輪“雙一流”建設名單后發現,與“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密切相關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僅有 5 所高校登榜“雙一流”: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南京郵電大學、中山大學、電子科技大學。5 年過去了,該學科也僅有上海交通大學“擠入”名單。

結合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結果來看,上述 5 所高校“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表現為:電子科技大學獲 A+,東南大學獲 A,上海交通大學獲 A-;而南京郵電大學為 B+,中山大學僅為 B。(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獲 A)

由此可見,多所高校在 2021 年掀起的“集成電路學院建設潮”,其建設成果還需放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上驗證,眾多高校相關學科入選“雙一流”現在看來并不容易。

此外,在《關于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自主確定建設學科并自行公布”成為一大亮點。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指出,兩校深入實施“兩校一市”綜合改革以來,獲得中央及地方巨大的資源政策投入,改革基礎好,綜合各方評價首輪建設成效突出,兩校率先深化改革、早日登頂世界一流能夠起到建設的引領示范作用...... 三部委將在后續建設中,陸續選擇具有鮮明特色和綜合優勢的建設高校,賦予一定的自主建設學科的權限。

在復旦大學試點建設“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的次年 ——2021 年 10 月 26 日,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博士授權點名單“姍姍來遲”,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內的 18 所高校入選(不含復旦大學)。而本輪清北兩校自行公布的“雙一流”建設名單中,是否將“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添入名單或成最大懸念。

關鍵詞: 集成電路 復旦大學 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 東南大學

上一篇:創維數字前三季度營收76.2億元 同比增長28.4%
下一篇:電池尺寸減少10% Equipmake推出新型碳化硅逆變器

熱點話題

熱點推薦

頭條

?